4月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已启动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根据预测,今年汛期(4月至9月),我市总降雨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为750—850毫米;强降雨集中且局地极端性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会出现两个阶段的雨水集中期,中小河流洪水、暴雨山洪致灾风险较高;高温日数偏多,7月中旬至9月有持续高温,其中北部地区出现中到重度干旱可能性大;7月中旬至8月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全市已建立市、县、乡三级防汛责任网络,逐一明确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目前,已落实包县包乡行政责任人327名,山洪危险区、城镇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三个责任人”10017名。
预案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市12个县级、187个乡级预案均已修订完成,完成山洪、城镇内涝、地灾隐患、转移避险等其他应急预案(方案)修订1832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为科学应对各类灾害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演练、培训与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198场,完成演练1575场,其中村组转移避险演练完成1340场;全面排查水利、城镇内涝、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水利类已完成25处隐患整改,城镇内涝类完成10处整治,31处地质灾害隐患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整改。对于尚未完成整改的隐患,均已制定详细的度汛方案,确保安全度过汛期。
为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我市正加快推进冬春水利工程建设。截至目前,240座水库、82座水闸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12个中型灌区配套改造、9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以及98处水毁工程修复工作也全部竣工,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防汛物资储备方面,各县市区严格按照省级标准,通过协议储备与实物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块石、编织袋等防汛物资的储备任务。为进一步强化保障力度,各县市区依据前期制定的《防汛抗灾“强能力、补短板”专项方案》,安排配套资金补充抢险物料,严格落实实物储备不低于50%的要求,并优化储备结构,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调配有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