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体服务?>? 文物保护?>?

衡阳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17-02-05 00:00来源:市文体广新局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图片

衡阳市苗圃五马归槽茅坪考古发掘  1981-1982年,为了配合工程建设,衡阳市博物馆在苗圃、五马归槽、茅坪一带发掘清理春秋、战国和西汉土坑竖穴墓100余座,出土随葬器物600余件。

春秋越人墓13座,均为狭长土坑竖穴墓,长宽比例均为3:1。最大的一座长2.66米,宽0.82米,深0.9米;最小的长1.9米,宽0.6米,深0.6米。随葬器物很少,有的无随葬器物。铜器有扁茎无格匕首1件,双翼形箭镞1件,弧形刃小斧1件。陶器仅有算珠形纺轮2件。此外有玉瑗1件,砺石1件。

战国墓出土铜器有戈、矛、剑、鼎、带钩、镜等。陶器有鼎、敦、壶、绳纹圜底壶、罐、豆等。还有琉璃璧等。

衡阳市火车北编组站考古发掘  1982-1984年,衡阳市博物馆对火车北编组站建设工程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茶山坳镇与和平乡发掘清理东汉至南朝砖室墓、土坑墓46座,出土随葬器物近500件。

东汉墓出土的陶器有鼎、壶、罐、甑、釜、灶、屋、仓、水井、猪圈、禽寮、纺轮等。铜器有四叶镜、龙凤镜、碗、五铢钱等。铁器有刀、镜、釜架等。金银器有手镯、戒指、耳环、发钗等。其它有琉璃器、石砚等。

三国墓出土的陶器有罐、碗、杯等。铜器有“位至三公”铜镜、“大布黄千”铜币等。

晋墓出土的青瓷器有罐、碗、壶、点彩虎子等。铜器有镜;铁器有釜架、剪刀;此外,有银发钗、料珠等。

南朝墓出土的陶器有罐、坛、釜等。青瓷器有壶、碗、杯、四系罐、瓿、钵等,均施青黄釉。还有铜镜、石板等。

耒阳市古墓发掘  1984-1989年,衡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耒阳火力发电厂、耒阳市政府、耒阳湘运局、耒阳师范、长广公路耒阳段、东江变电站等工程建设地段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春秋至唐宋时期的墓葬405座,出土随葬器物2799件。

春秋墓出土陶器有鬲、鼎、圜底壶、钵、罐、豆等。铜器有矛、剑等。战国墓出土陶器有鬲、鼎、敦、壶、圜底壶、罐、豆等。铜器有鼎、三足釜、镜、印章、矛、剑、匕首、戈、镞、弩机等。铁器有剑、削、环首刀、锸。其它有砺 石、火石、料璧、玉璧、琉璃珠等。

西汉墓出土陶器有鼎、盒、壶、钫、 \* MERGEFORMAT 、灯、鐎壶、熏炉等。铜器有鼎、杯、镜、剑、戈。铜钱有半两、五铢。铁器1件,为锸。其他有滑石璧、料璧、玉璧等。新莽墓出土陶器有鼎、盒、罐、温壶、小口瓶等。铜钱有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石器有滑石璧等。

东汉墓出土陶器有鼎、盒、壶、温壶、熏炉、香炉和灶、井、水桶、仓、屋、猪圈、鸡鸭埘、牛、马、狗、猪、鸡、鸭、蛙等模型,以及车、俑、纺轮等。铜器有碗、盘、洗、 \* MERGEFORMAT 、壶、鐎壶、灯、环首刀、三足釜、镜。铜钱有“五铢”、“大泉五十”、“货泉”铁器有釜、釜架、灯、凿、勾、斧、刀、环首刀、锸等。石器有案、压板、砺 石。其他有银、玉、琥珀、水晶、玛瑙、琉璃饰件及滑石璧等。

三国墓出土陶器有釜、罐。青瓷器有双系罐、杯、钵、盘。其他有银戒指、水晶珠、玛瑙管、珠、铜五铢钱等。晋墓出土陶器有双系壶、罐。青瓷器有鸡首壶、四系盘口壶、双领口罐、四系罐、盘、盏、钵、盂、碗。铜器2件,为四乳禽兽纹镜、连弧纹镜。铁器有剪刀等。南朝墓出土青瓷四系盘口壶、五系盘口壶等及剪刀。

唐墓出土青瓷盘口瓶和六系盘口壶各1件。宋墓出土陶器有罐、坛、双领口坛、魂坛、多角坛、谷仓罐、盘口瓶等。瓷器有碗、粉盒。铜器有洗、镜。铁器有剪刀、码钉等。其他有银钗、耳挖、下颌托、金耳环、玉环、牌、壶、皮纸冥钱。铜钱早至唐代的 “开元通宝”,晚至南宋的“绍兴通宝”。

衡阳县赤石古墓发掘  1985年-1988年衡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衡阳县赤石乡的小鸡坪、大鸡坪、黄泥岭、寺湾山、鹅公山、长岭一带已暴露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春秋至东汉时期的墓葬456座,出土随葬器物8154件。

春秋墓出土铜器有鼎、甗、提梁卣、矛、镞、铲、削、斧等。陶器有鼎、鬲、圜底壶及纺轮等。玉器有玉玦、玉管、玉珠。另有砺石等。战国墓出土铜器有鼎、镜、矛、戈、剑、削、带钩等。陶器有鼎、敦、壶、盒、钫、鬲、豆等。

西汉、新莽墓出土铜器有鼎、鐎壶、碗、镜、带钩、印章、矛、戈、弩机、洗、砝码、泡钉等。铜货币有半两、五铢、货泉、货布、大布黄千、大泉五十等。铁器有鼎、釜、釜架、斧、锛、刀、剑、锸、镰、凿、棒等。陶器有鼎、敦、盒、壶、钫、鐎壶、豆、灯、釜、博山炉、薰炉、灶、釜、甑、井、仓、吊桶、纺轮、小口瓶等。其它有铅饰、琉璃珠、玛瑙珠、滑石璧、滑石龙等。泥钱币有半两,五铢、货泉、金饼等。

东汉墓出土铜器有鐎壶、釜、洗、盆、碗、镜、印章、铃、带钩等。铁器有釜、釜架、刀、剑、剪、勾等。陶器有鼎、盒、壶、钫、灶、甑、釜、井、吊桶、仓、鐎壶、樽等。泥钱有五铢、金饼。其它有木耳杯、料珠、琉璃王真、铅饼、滑石壁等。

衡山县永和乡古城址和战国墓群考古发掘  1995年11月至1996年元月,衡阳市文物管理处配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衡山县永和乡大源渡水电枢纽工程区域内,对两座古城和战国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古城面积1080平方米,发掘战国晚期墓葬43座。

古城址位于湘江西岸。两座古城一南一北,相距不足200米。北城背依山岗,面向湘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80米,南北宽400米。城内绝大部分区域为平坦的江岸台地,西墙筑于山脊上,依山势蜿蜒,濒临深谷。东、南、北三面城墙为黄土夯筑,残墙最高处近4米。转角处墙体高大厚实,上有角楼柱洞遗迹。城墙分两次筑成。第一次筑造的城墙厚3.5米,墙土为纯净的黄色粘土,基本不包含人类活动遗物。时间在东汉中期或稍后。第二次是将原城墙加厚加高,使之厚达11—13米,墙土中含有很多灰渣、烧土等。城内发现大量战国至隋唐时期的水井、窖穴、房屋建筑遗迹和筒瓦、板瓦等建筑遗物以及陶片。在一早年废弃湮塞的水塘淤泥中出土有东周时的袋足弧裆鬲、豆、高领罐。

南城亦面向湘江,建在平坦的台地上,为西狭东阔的箕形。西墙长130米,东墙长250米,南北墙长约180米。西墙外护城河尚存,宽30米。北墙、西墙及部分南墙残存,最高处1米有余。墙体夯层清晰,墙土细腻纯净,未见包含物。南城始筑及使用年代当早于北城。结合清《衡山县志》所载三国吴太平二年(257)衡山县地属衡阳郡的有关情况考证,永和北城当为衡阳郡郡址,而南城则为县治所在。

古城西南面山丘上密集分布着战国晚期楚墓,有的封土堆尚存,填土多经过夯筑。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规模在4×3至2.2×1.1米之间,深一般3-4米,最深的超过10米。部分有墓道和二层台。清理的43座墓,出土随葬器物130余件,铜器有剑、戈、矛、镞、镜、带钩等;陶器均为成组的鼎、敦、壶、豆或鼎、盒、壶、豆;玉器有璧、虎等。

衡南县云集窑址考古发掘  窑址位于衡南县云集镇黄金堡村湘江边,俗称瓦钵兜,时代五代至宋,1997年10月至1998年元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衡阳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云集窑址进行部分抢救性发掘。清理两座龙窑,采集数千件瓷器、瓷片。

出土的瓷器、瓷片主要有碗、盘、碟、枕、钵、盂、壶、瓶、罐等。胎质紧密坚硬,胎色青灰、灰白、赭灰。釉色呈草青、淡黄、天青、翠绿、青黄等,施釉均匀,晶莹剔透。装饰手法有印花、雕塑、彩绘、刻划等。印花主要见于碗、碟器心,圆形满花图案,有忍冬、虫草、菊花、宝相花、水草鱼纹、连珠纹及吉祥语“福寿嘉庆”、“金玉满堂”等。瓷雕有龙、凤、鱼、海狮、人物等。彩绘有花卉、飞禽等,其中釉下褐黑彩绘青瓷瓶为国内首次发现。刻划内容有官吏像等。

2号龙窑长近50米,宽2.7米,从窑头档火墙、火膛、窑室、窑壁直至窑尾的烟道均保存完好。窑室中的匣钵排列整齐有序,尚有少量保持原状。2号龙窑出土3件自铭器物:一件是青瓷灯柄上刻有“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年号,即公元979年),一件是窑具垫饼底部刻有“衡阳县界窑”,还有一件是窑具匣钵的中部刻有“黄竹下窑”。3件器物的自铭,将窑址的地域、名称和绝对年代完整地反映出来,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

衡阳市胜利山明墓考古发掘  2000年3月下旬,衡阳市文物管理处在西郊胜利山市外贸工艺土产品出口公司基建工地发掘两座明代墓葬。

墓为竖穴土坑,南北向,平行排列,棺木周围以石灰、糯米泥和少量河沙搅拌夯实成保护层。1号墓早年被盗,棺盖上有一盗洞。墓主男性,骨架完整,长1.7米。棺内置镌星象纹灵床。随葬器物有墓主穿在身上的10余件衣服,叠放在头下作垫枕的3件衣袍以及金耳勺、金扣环各1件。2号棺木红漆剥落,棺盖平。棺木长2.23米,宽0.73米,高0.86米,厚0.14米,显得十分厚重。棺内底部残存少量防腐药液,置灵床。墓主着连衣长裙5件,裙子4件,长棉裤1件及长袜;垫被、盖被各2床,另有包被1床。随葬的衣服分件折叠,放在墓主身上,用包被覆盖。墓主为女性,体态丰腴,肌肉尚有弹性,头发有光泽,身长1.54米。据专家分析推测,墓主生前身高当在1.60米以上,年龄在45-50岁之间。

2号墓出土的近40件服饰,质地分丝、棉、麻三种,单、夹、棉衣四季俱全。纹饰均为提花,有云纹、凤鸟纹、菊花、牡丹、缠枝花卉、回文、万字纹等。服装分上襦和裙子两大类。此外,还有2件施鎏金铜扣的无袖对襟背心,质地一为棉,一为丝,为国内首次出土。墓主穿戴的鞋、袜、裹脚布、帽、发带、遮脸布、包手布以及放在手上的丝质长手帕乃至被单都保存相当完好。棉衣棉被里的丝棉依然柔软白净。胜利山明墓出土的棉织品及一些服饰如无袖对襟背心、前胸后背缀有“狮子补”的上襦等填补了省内甚至国内明代服饰的空白。

胜利山2号明墓还出土了3件金器,即耳勺1个、扣环2个;3件纸质品,其中有一件类似超度亡灵的度牒,还有2幅画,一为水墨七级浮屠条幅,一为画面为佛像辅以经文的印刷品。从纸质品上的文字可知,墓主姓吴,信奉佛教,卒于明正德七年(1512),距出土时488年。

衡枣高速公路祁东归阳互通考古发掘  2001年2月至4月,衡阳市文物管理处配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互通所处茅坪洲村后清理完整和较完整的砖室墓15座及古窑址6座。

该墓群墓砖制作精细,纹饰以鱼纹和车轮纹为主,呈现出从东汉早期、中期到晚期演变相对完整的序列。出土陶瓷器有碗、钵、罐、坛、盆、鐎壶、甑、纺轮等。其中有五味盒一套,6件,器物底部分别刻有酱、盐、豉、茶、曲等字样。这种刻有自铭的调味品器物组合在我省属首次出土。此外还有银镯、指环;铁刀、剪;铜镜、矛、五铢钱以及玛瑙、玻璃饰物等。

6座窑址的时代分别为东汉、魏晋和隋唐。其中一座魏晋时期的马蹄形窑出土了1件酱褐点彩青瓷钵,平底,口微敛,口沿外饰一周太阳纹和两道凹弦纹。两座唐代窑址分别出现饼形足碗和圈足碗、玉璧足碗和圈足碗同时烧制的现象,与将上述不同类型的足作为唐代不同时期碗类器的重要依据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