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5月衡阳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02 11:01??????来源:衡阳市统计局?????浏览量:次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经济循环更加畅通,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稳中回暖、延续向好态势。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整体保持增长态势。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27亿元,同比增长14.8%,较1-4月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34个服务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2.4%。

(二)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全市涉及GDP核算的65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39亿元,增长14.8%,较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单位数382家,营收总量55.49亿元,分别占涉及核算的规模以上服务业总量的58.2%和74.6%,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三大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长1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8.3%,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三)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亏损企业219家,亏损面19.2%,比1-4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亏损面来看,规上服务业的34个行业大类的亏损面为23.5%。分行业看,10个门类行业有6个实现利润总额两位数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05.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70%;教育增长45.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39.1%;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1.9%。从利润总额增幅及企业亏损面看,全市规上服务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四)现代服务相关行业势头强劲。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与现代物流、科创、商务、文化等相关的现代服务行业增速处于较高水平,拉动作用逐步凸显,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收2.39亿元,增长7.9%;专业技术服务业3.82亿元,增长17.1%;商务服务业28.81亿元,增长18.9%;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4.23亿元,增长64.1%;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0.69亿元,增长35.2%;娱乐业2.87亿元,增长35.6%。

(五)期末用工规模降幅进一步扩大。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期末用工人数7.4万人,下降0.3%,较上月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期末用工人数下降24.2%,降幅比上月扩大7.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期末用工人数下降10.3%,降幅扩大2.5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品修理业期末用工人数为正增长,分别增长17.3%、19.1%、8.5%。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发展缓慢。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上服务业整体发展情况受重点企业波动影响较大。从涉及到GDP核算的八大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行业持续回落。受部分企业业务转移、中欧班列运输线路大量减少影响,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行业发展速度偏缓。截至5月底,全市9家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仅增长7.9%,较1-2月营业收入增速回落15.8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持续低迷。近几年来,互联网平台企业营收数据特别大且很不稳定,对全市重点行业增速影响极大。如湖南拓络文化传媒和衡阳喵星人电子科技要年底才能完全退库,两家退库企业的基数占该行业同期数的53.7%,加上该行业今年没有新增单位,对行业增速影响很大。

(二)服务业门类发展不合理。当前全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邮政和政府性投资平台,缺少有影响力的本土大企业,行业间发展极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方向的居民生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发展严重滞后,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从涉及到核算的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占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的53.3%,占营业收入的54.9%。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单位分别只有9家、12家、42家。规上服务业行业分布过于集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大,缺乏多点支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从2023年情况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9.9%,实现营业收入仅占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6.2%;户均营业收入0.49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2.5%。具体来看,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占比6.1%,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达455家,占比55.3%。由此看出,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高端品牌和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中小企业是规模以上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营业收入总量仅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4.5%。企业整体实力有待增强。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狠抓企业培育入库。针对服务业企业主管单位多、涉及行业广、各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市场监管、税务、发改等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实时摸排。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新增市场主体信息共享机制,按月收集汇总市场主体新增、迁入迁出、注销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健全新增企业纳统的“动态底册”;税务部门建立专项数据共享机制,打通统计、税务数据壁垒,每季度末向统计部门推送达到各行业纳统标准80%的企业清单;发改和统计部门依据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提供的企业行政记录资料,建立重点监测服务业企业发展名录库,跟踪监测服务业企业成长情况,培育一批业态先进、附加值高、带动突出、竞争力强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为后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二)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在确保传统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针对部分行业承压的问题,助力企业突破人力、资金等条件约束,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高度关注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总部经济等科技含量高、关联带动性强的行业,加大培育工作,壮大行业发展规模。

(三)狠抓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及时跟踪摸排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动跟踪企业需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对收入较稳定,税收贡献较大,从业人员多,发展前景看好的一批本土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和引领其他相关企业快速发展,促进市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同时,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走访调研,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生产经营情况,持续落实中央和全市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形成多方政策合力,切实减轻企业压力。

(供稿:服务业科李林)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