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衡东县15至64岁的人口为43.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69.13%,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9.21万人,增加了4.34万人,增长11.07%,大大高于同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衡东县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期。多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劳动力供求双方面临的“招工难”“就业难”的矛盾仍未见减轻。为此,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制约因素一:职业教育欠完善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来看,职业教育主要由行业协会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是企业创办,专业设置也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量身定制。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职业学历教育,即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在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机构中,专业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匹配性不高,造成专业教学不精准,市场需求不精准,因而毕业的学生也无法对口就业。据统计,衡东县每年考上各类大学达2000多人,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专业不对口的占43.2%,在家待业的占38.9%。有的重点本科毕业生因所学专业偏冷,只能进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企业就业,因岗位、报酬等与期望值差距较大而不安心本职工作,影响了给企业员工的稳定性。 制约因素二:缺乏稳定就业的观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衡东县六岁及六周岁以上人均受教育的年限由7.27年提高到8.13年,十年间人均受教育增加了0.86年,这当然得益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的扩招功不可没。十年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由53.2%上升到73.6%。这些上大学的学子就业观念如何?他们的就业方向是什么?据调查,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其次是直接就业,第三才是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自主创业,在直接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专业对口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作为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选择毕业之后先找一份工作,之后伺机向专业方面发展,所以,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企业需求的职业,而不是专业对口的职业。尽管大学毕业生在“学历”、“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占尽优势,但也在“实践经验”、“薪酬”、“年龄”、“忠诚度”等方面均存在劣势,缺乏职业技能、对行业不了解、频繁跳槽等等都使公司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常有的顾忌。 制约因素三:农村“人口红利”回流 目前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农村村民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改革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特别是在新型工业化提速时期,这种土地所有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口红利的发挥。以衡东县为例,2010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全县非农业人口为10.3万人,农业人口为63.54万人。全县2010年耕地面积为64.8万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为1.02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户均人口为3.4人,全县平均每户拥有耕地3.65亩。按照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要素条件,一个劳动力至少可以耕种15亩耕地,大多数农村家庭为避免粮食外购,水稻种植由原来的双季改种一季,每年季节性回乡务农一次。同时,党和国家不断加大了农业投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特别是种粮直补、牲猪养殖补贴等。2011年衡东县种粮直补达557万元,牲猪养殖补贴631万元,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留住了一部分“人口红利”。 制约因素四: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近十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口出生不断下降。据我县计生部门统计显示,2000年全县当年出生人口为9263人,2010年全县出生人口为7376人。城镇95%的家庭自觉只生一孩,农村93%的家庭只生两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衡东县人口的总抚养比由2000年的50.71%下降至44.66%。最近,在对中小企业用工难的专题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家庭负担人口的减少,许多农村家庭一人打工,全家小康。这样出现了年轻一代不愿干重活、脏活、累活的就业现象。许多年轻人宁愿在家闲着啃老,也不愿做一线工人的活。甚至有的父母宁愿自己干重活脏活,也不让自己的儿女做一线工人的活。于是出现了一方面有活没人干,另一方面许多人没活干。 沿海的新闻媒体在大呼特呼民工荒,内地的媒体在大谈大学生就业难。企业家为找不到工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街上成群的青年在游玩闲荡,街头巷尾大小牌馆人满为患,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就业矛盾亟待解决。
|